当前位置:聚美女性网>教育>儿童读物>

幼师教育随笔15篇

儿童读物 阅读(2.21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师教育随笔15篇

幼师教育随笔1

今天值日生小朋友做完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后,阳阳对着我说:“老师,花盆里的泥土有的都干裂了,我去给花儿浇点水吧!”听到了他的建议,我很高兴,孩子们观察自然物很细致,而且还会主动“关心”自然角了,我忙说:“好的,我们一起来给这些花儿浇浇水吧。”

小朋友高高兴兴拿着各种盛水的工具开始工作了,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叶子上往下水,只不过有的小心翼翼,有的一下就浇完了水,只见阳阳蹲下身体,把水瓶的口对植物的根部,慢慢倾倒着水,突然他的眼光开始寻找老师,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他一手指着植物的根部激动地说:“老师,你看它们把水全喝掉了。”我故作惊讶地朝着他指点的地方说:“喔,真的,水会下去的,是它喝掉了。”于是我招呼大家来:“小朋友,你们刚才给这些花儿喝水了,那它们的嘴巴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不难,小朋友回答:“根就是它的.嘴巴。”“那你们刚才是怎么给这些花儿喝水的呢?”小朋友连忙七嘴八舌地介绍起自己的经验来,当问到哪一个方法最好时,小朋友都一致推荐出阳阳的方法是最好的:将水对着植物的根部慢慢地浇,可以让植物根部、泥土吸收到大量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可知道他们都了解根和泥土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孩子往往会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而忽略原来已知的认识。看来,孩子们的知识如果没有直接的实践,很难成为真实的认识,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平时的实践经历中激发孩子的探索求知欲,以实在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加深对知识经验的理解。

幼师教育随笔2

短短的一年幼师生活,我和孩子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我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所注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印象。所以,我懂得了幼师这个词的沉重分量。

每天生活在孩子堆里,他们的天真活泼深深的感染着我,所以,工作了几年我仍爱穿颜色亮丽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轻很孩子气。孩子们也喜欢我这样,连久未见面的同学见到我,也说我没什么变化,还是学生气十足。

还记得那天早上,为了给孩子们讲祖国宝岛台湾的故事,我没有把长发绑起,而是让它们随意地在披在肩上,好给孩子们跳一段高山族姑娘们甩头发的舞蹈。平时为了方便工作,我习惯把长发绑成一条马尾,这样既简单又清爽,这天把头发披了下来,还真显得有点不习惯。一回到班上,盈盈跑到我面前,很惊奇地说:“老师,你变了!”我感到很奇怪,就问:“哪儿变啦?”“头发变长了。”我笑了,“傻孩子,老师今天没把头发绑起来,所以你看起来才会变长了呀。”在跳高山族舞蹈的时候,我的长发随着高山族歌曲《哪噜哇》的.音乐有节奏的甩动了起来,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闪着明亮的光,跟着我的头发上下飞舞。活动结束后,又有几个孩子跑过来,其中一个拍了我一下,我问他什么事,他的小脸红红的,轻轻地说:“老师,我们可以摸摸你的头发吗?”“为什么呢?”“你的头发变长了,真好看!”这次我没有解释,只是蹲了下来,笑着让孩子们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孩子们对我的细微关注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孩子们的关注里,我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和更多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生活在孩子堆里,我是最快乐的人。

幼师教育随笔3

周三上午我空班,所以在孩子们自由玩积木期间,我坐在教室后的坐位上备课。菲菲跑过来,趴在桌子上,看了一会问:老师,你在写什么?这时,超超也过来了,听到菲菲这么一问,他回答:老师在写“天”“门”“吃”,边说边用手点着我本子上他认识的那几个字。菲菲接着说:“还有‘口’‘上’‘下’....”他们在我写过的几个地方指指点点。此时他们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我认识的.汉字上。看到他们找得那么起劲,我随手找了一本带有文字的儿童图书,“这本书中有很多更大,更标准的汉字,看谁能把认识的汉字找出来”,我边说边拿了以张白纸,在纸上为他们记录认识的汉字。这时,围过来更多的小朋友,他们都跃跃欲试地想参加。看到孩子们兴趣高涨,我将他们两人为一组,供分三组,逐组进行比赛。第一组菲菲和超超,我把他们找出来的汉字分别记下来,菲菲找到了:右,一,个,王,山,天,女,子,二,三,下,多,中......(共29个),超超找到了:我,大,老,干,土,去,力,心,不......(共25个)。接下来是可可和楠楠,可可找到了38个,楠楠找到了31个。下一组的晨晨找到了52个,涵涵找到了48个......从他们找到得字看,普遍以独体字居多。这次小规模的比赛让我初步了解了这些孩子的识字水平。那天放学前,我特意将孩子们常见的字写在小卡片上,让孩子看卡片认字,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高举着的小手让我再次意识到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功过上午和下午两次活动,孩子们对认字有了更大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依靠兴趣,而兴趣很多时候因教师而被激发,当教师有心去挖掘细小的教育契机,我们的孩子将受益更多。

幼师教育随笔4

导读:刘容和卓富说:咱们都有爸爸妈妈,可是它没有,多可怜呀,要不咱俩当它的爸爸妈妈吧。这时我依然没说一句话,生怕打扰了他们,只是心里偷偷的笑着,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里。

入春以来,我们常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寻找春天的迹象,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十分明显的春季特征。

今天,天气很好,间操后我带孩子们前往学校的后花园去寻春(离幼儿园有一定距离)。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的出发了,一踏进后花园,孩子们就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在切切私语,有的在大声惊呼:哇!这里好漂亮呀;哦,花开了;这里的小草绿了;树枝长叶子了……。听到孩子们的“发现”后我顺势问了一句:你们看那黄色的花是什么花?个别幼儿答“迎春花”,那粉色的花是什么花?只有几个孩子回答说:桃花,听到此,我觉得是我该说话的时候了,于是我让孩子们下来,指着开满粉色花的树说:这是桃树,在春天开花;指着另一棵开着浅粉色花的树说:这是杏树;旁边还有许多长满嫩绿色树叶的柳树、榆树等,告诉了他们的名称。正当这时,刘容小朋友说:这有一只蝴蝶在飞,我闻声看去,确实有一只蝴蝶在孩子们中飞来飞去。一个孩子说:它一定是在找妈妈,周围几个孩子也都跟着说:就是,一定是在找妈妈。刘容和卓富说:咱们都有爸爸妈妈,可是它没有,多可怜呀,要不咱俩当它的爸爸妈妈吧。这时我依然没说一句话,生怕打扰了他们,只是心里偷偷的笑着,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里。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另一个景点凉亭,我们站在上面放眼望去,四周景色迷人。粉的桃花、杏花,黄的迎春花,绿的树叶和小草,一派春天的景色。刘容又发表感慨了:老师你看这有含苞待放的花,我一听她用了这么好的词立刻表扬了她,并且给其他孩子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从凉亭下来后,我们踏上了回园之路,边走边讨论着春天的特征,各自说着自己看到的“春天”。

这次户外寻春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寻找到了春天的一些特征。这次外出寻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新纲要中提出的:给幼儿提供与教学相应的环境;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这是何等重要。

幼师教育随笔5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基本上达成共识。下面主要就早期阅读活动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

由于正规的阅读(包括成人和中小学生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对婴幼儿进行的识字教育;也有人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还有人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因而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上常常混为一谈。近年来,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早期阅读问题,一些托儿所、幼儿园纷纷上马搞早期阅读,然而,由于在早期阅读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在幼教界形成趋向一致的认识,人们对早期阅读方面的种种不同认识,导致了早期阅读问题上的种种误区。这引起我们的思索。本文仅就早期阅读的一些界面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基本上达成共识。下面主要就早期阅读活动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

一、早期集体阅读的效应

有关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集体的早期阅读活动至少可以发生三种效应:

(l)教师与婴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布兰·维尔,1994)

(2)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在适合婴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婴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莫拉,1986)

二、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吗?

在早期阅读问题上,早期识字问题历来是不可回避的敏感问题。在学前期开展早期阅读有否可能性和必要性?它与早期识字的关系如何?历来是幼教同仁持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不乏反对者,也有赞成者。反对者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早期识字,把小学读写任务提前至托儿所、幼儿园,它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与压力,甚至助长婴幼儿的厌学情绪。也有人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提高婴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提供婴幼儿视觉识别并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该避免出现文字识别现象。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孩子是很难学习与掌握的。孩子先学说话,大了以后再教他认字读书。苦孩子尚不会几句话,父母或成人是断然不会教他识字的。赞成者认为:早期识字势在必行、因为婴幼儿已经具备识字的生理、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婴儿在没开口说话之前,能够教会他们认识和分辨约200个汉字。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

三、早期阅读应何时开始?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两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而且对诸如人脸、靶心图等既和谐又相对复杂的图形尤为偏爱。此外,婴儿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看来,幼小的婴儿具有一个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精细复杂的分别,并非因为他们具有对图案或面孔的特征进行这样那样分析比较的才能,而是,由于他们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心理学家把这种掌握事物的方式叫做“模式识别”,并认为三四岁以前是发展的“模式”时期,此阶段婴幼儿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想象。依据这一思路,进行早期阅读向婴幼儿灌输某些今后有用的、有价值或难度较大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行为模式,是极其必要的。另外从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回后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处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之前基本发育成熟。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儿童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和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此时的婴幼儿虽然还不能分析、理解和领会,但却能够把一切事物及相关因素都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并印在神经网络里。汉字能早期识别,其道理就在于此。心理学家已经用实验证明婴儿开始说话之前就能学习认字。因此,我们认为,婴儿月龄为2个月时,即可以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可以赶在反抗期前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早用阅读“读”什么?

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内容的过程。

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早期阅读是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仅丰富和扩展婴幼儿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使他能够在书中再认出他已经熟悉的事物,也能够使他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丰富应有的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现实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有利于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1.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

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但学前阶段儿童阅读的图书是由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构成的,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

同时,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婴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从这样的特点考虑,学前儿童接触的图书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即书面语言能够即刻引起他们接通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这样也有利于幼儿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另外,学前儿童接触到的图书应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画面要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婴幼儿注意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婴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婴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婴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例如,在布置活动室角落的墙饰时,适当配上文字,诸如“积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标签等,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并及时指导孩子阅读;如学习‘休”字旁的汉字时,将与此有关的家具都贴上相应的汉字,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凡此种种,主要目的在于充实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使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文字知识。

3.提供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经验。

在学前阶段,我们为婴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内容包括三个块面的阅读经验。

(l)早期图书阅读经验

A、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

B、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C、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D、图书制作的经验。知道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用画表现出来,最后印刷装订成书。儿童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故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装订成一本图书。

(2)早期识字的经验

A、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写信人的具体感受;

C、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D、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可与其他符号系统转换的经验。如认识种种交通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志,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E、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在早期识字学习中让婴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更好地识字,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

F、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

(3)早期书写的经验

A、尽管学前阶段不要求学习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这有助于婴幼儿为进入小学后正式书写做好准备。

B、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如汉字的上下、左右结构等;

C、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D、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E、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五、早期阅读怎样“读”?

1.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

托儿所、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是将书面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从三种角度签合:一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整合;二是语言和其他学习内容的整合;三是静态学习与动态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2.教师直接介入阅读过程。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人往往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成人的言语讲解是儿童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儿童年龄越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就越明显。教师和婴幼儿一起阅读,创造了教师带领婴幼儿阅读、指导婴幼儿阅读的条件。可以和婴幼儿平行阅读即共读一本书,也可以人手一册图书来阅读。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将要求婴幼儿掌握的书面语言信息贯穿到阅读的过程中去,教师可以采用点画讲解、点读文字等方式帮助婴幼儿明确阅读内容,并正确掌握书面语言的信息。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相关活动。

每一次阅读内容均有一定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当组织婴幼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可以灵活采用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着重帮助婴幼儿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够引导婴幼儿深入掌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的组织过程中使用。

幼师教育随笔6

晨间户外活动开始了,我带领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踢足球的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而正当这时我突然听到了张嘉凝“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我急忙走过去询问,原来是衣泓锦小朋友太调皮,跑得太快把张嘉凝撞倒了。

这时衣泓锦看到我走过来后,不以为然地对张嘉凝说了句“对不起”,还没等张嘉凝说话,他就准备离开,看到这里,我知道衣泓锦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严重后果”。他以为自己说了声“对不起”就行了,我觉得有必要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行为来道歉。

我叫住了衣泓锦,并伸手将张嘉凝小朋友扶了来。一边哄她一边问:“嘉嘉,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她说:“疼”衣泓锦都跟你道歉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在衣泓锦面前问张嘉凝还疼吗?张嘉凝说:“疼”听了张嘉凝的回答,我只转过头问衣泓锦“你摔倒过吗?”他点了点头,那你摔倒后什么感觉呢?我又接着问他,衣泓锦小声地回答“疼”。那当你疼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呢?紧接着我又问道。

衣泓锦说“揉一揉,吹一吹”,那你把张嘉凝碰倒了,你该怎么做会让她更加好一点呢?这时,他蹲下来伸出他的小手给张嘉凝轻轻吹了吹,揉了揉,还给张嘉凝身上的土拍打干净,嘴里还说“对不起”张嘉凝,我来帮你揉一揉,你还疼吗?”

衣泓锦这样一做还真见效,刚才哭的厉害的张嘉凝竟然不哭了,嘴里说着:“没关系的,我不疼了”,我知道这才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内心表达。

看到衣泓锦很认真的道歉行为,我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当你不在意的说声对不起时,张嘉凝还在哭,这说明她还疼,还很委屈,当你真的为她揉一揉、吹一吹这样关心她时,她的疼痛就减轻了也就不会怪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时,除了真心的说声对不起,还可以这样帮助其他小朋友减轻疼痛,这样人就会原谅你的,衣泓锦点了点头,拉起张嘉凝的手又在一起玩了起来。

我在想,老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光教育他们说声“对不起”,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们进行移情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同伴造成的影响,让其他能够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自己的歉意。

这样孩子们不会只是简单地说声对不起,没关系就完了,我们应该去引导孩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我们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

幼师教育随笔7

走进大(2)班教室,一张张天真可爱却又陌生的脸庞,让我不断打量着,“马老师”一个清脆好听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抬头望去,是一个漂亮的小丫头,可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而她却记住了我,因为我和这群孩子刚在昨天的秋游活动中相识,我对她微微一笑“早上好”。从那天起,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刚开始我总是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孩子们总是回答我:“老师,你怎么又问我啊?”“老师,你的记性可真差”。因为记名字,还和孩子们玩了个小游戏,结果把毛佳欣叫成了毛欣怡,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混淆了,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记名字风波过去了,我也总算记住了每个孩子的'名字。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这两个星期,我慢慢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大部分孩子活泼、好动。特别是我班的沈逸宸小朋友,是个坐不住的聪明小男孩,每次上课就会听到他不停的在说:“老师,我,老师,我来说”每当看到他那股执着劲,真的是好气又好笑。

慢慢地,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活泼调皮的,内敛乖巧的。

只要你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都是天使,每一个都有着让人欣赏的闪光点。

幼师教育随笔8

“老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别的孩子说的都很好,知道的那么多,为什么我的孩子在你那么细致耐心的启发下,还是一点都不会?他是不是太笨了啊!”这是一次开放日结束之后,一位家长跟我交流时,所说的话。

那次我们进行的是一节阅读活动,开始的时候是让孩子自由想象,在自己的心目中,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里都有什么?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题目,但是这个孩子,我请他起来回答的时候,他却没有说出来。因此家长也难免有点着急,或者说面子上挂不住。

但根据我的观察,这个孩子在学老师教给他的知识的时候,掌握的`还都是很不错的。唯独对于这样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显的不是很活跃。

我跟家长仔细交谈了孩子的一些表现情况,又询问了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的时候,家长都是如何做的。经过交流,我才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孩子的妈妈说,每次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总是会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的需要,总感觉到不能亏了孩子,而且孩子想玩什么,也总是尽量的满足孩子。用孩子妈妈的话说,就是“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就会满足孩子,让他高高兴兴的。”

“那你们带孩子出去玩,就只是让孩子一个人玩吗?就没有和孩子一起进行交流吗?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感受到的?”我又问孩子的妈妈。

“有什么好说的啊,我们只要看着孩子高兴,看着他快乐,我们就满足了。”

我无语……

作为家长,经常的会埋怨为什么孩子的表现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想想,自己做的是不是已经足够了。

作为家长,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食粮,更重要的是,在平时与孩子的接触中,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构建他们的头脑,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多一些。毕竟,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还是有限的一点点,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大脑需求。

我们常说,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教育的契机,关键看我们能否把握的住这些机会,而且生活中的教育又是最生动的,最利于孩子接受和理解的。

所以,当我们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时候,当我们带孩子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孩子视觉的满足,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孩子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让孩子在灵活真实的环境中,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真实,去领悟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我想,这些远比为孩子买一堆吃的,更重要。毕竟这些精神的食粮,是可以跟随孩子一生的!

幼师教育随笔9

我正在小房间里整理材料呢,只听钱老师激动地在外面喊:“杨老师,快来看呀!”我闻声立即出去,只见钱老师的手里捧着一只小鸟,后面跟着一大群的孩子,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

“快,找个东西把小鸟放起来。”于是我在橱里连忙找了一个篓子,钱老师把小鸟轻轻地放了进去,本以为小东西会在篓子里扑棱扑棱飞个不停,可它竟然躲在篓子的角落一动不动,看着它的样子真是好可怜。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议论开了,给它吃什么?小鸟生病了吗?还是放它走吧……

于是,我抓住时机,参与了孩子的讨论。

“小鸟一般都很灵活,不会轻易被人抓住的,这只小鸟怎么了?”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它肯定是受伤了。”“一定是天气太冷吧。”“它又冷又累。”“它可能吃得太饱飞不动了。”“也可能是它的身体太胖了。”……

“小鸟被我们抓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问。

“找点树枝来,给它做个鸟窝吧。”“还要给它喂点吃的。”“找点棉絮给它盖着吧。”……

瑶瑶说:“我们把它放走吧,真是可怜。”“对,放它走吧,它的妈妈、孩子会想它的。”“放走吧,它的家在大树上。”“还是放走吧,它也是一条命呀。”黄宸的话倒是很像大人的口气。

“放走。”“留下。”孩子们激动地争执了起来,互不相让。看着孩子们的争执,钱老师说:“哎,早知道这样不抓了。”

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举手表决,最后同意把小鸟留下的孩子偏多,的确,这样的小精灵,每个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况且他们平时是很难看到接触到的,这样的选择也是符合他们的天性,不管是选择留下还是放走,孩子的.心中一定是喜欢这只小鸟的。

小鸟突然不停地飞了起来,在篓子里东撞西撞地扑棱着,显得无助极了,我说:“小鸟真的需要回家,我们还是放走它吧。”“不行不行!”施昕宏竟然大声哭了起来,眼泪叭嗒叭嗒地往下掉,随后,几个女孩子也都哭了起来,钱老师准备拿着篓子往外走,他们竟然一下子围了过来,把篓子抓得紧紧的,就是不肯松手,看着他们难过的样子,我只好出来解围:“那就让小鸟在我们教室待上一天吧,施昕宏,你要记住中午给它喂食哦。”他们这才肯坐回位置。

正在这时,小鸟终于找到了出口,一下子飞了起来,从窗户飞了出去。虽然孩子们有许多的不舍,也只能接受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放弃和拥有》,和刚才发生的一切相像极了。于是,我找了出来,读给孩子们听,文章说的是一个捕鱼人在大海里捕到了一只海龟,他喜欢极了,于是把它抱回家,把它放在床上,给它盖崭新的被子,给它喂美味的食物,对它温情脉脉地说话,可是,海龟只顾着泪流满面,渔夫问:“我是多么的爱你,宝贝你,你为什么还要哭?”

海龟说:“可是我的心在大海里,那有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快乐在那里。”渔夫舍不得放走,因为爱它。可后来看着海龟日渐消瘦,渔夫终于放走了它。海龟慢慢爬走了,渔夫哭了。可是一年后的,海龟竟然很多次地爬到渔夫家敲门来看渔夫,渔夫说:“当我企图永远占有你时,却丝毫无法打动你;当我放弃你时,却拥有了你。”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我讲,他们似乎有些明白了,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了,我顺着故事问孩子们:“如果有人把你们带到别人的家里,给你们好吃的,好玩的,但就是不能见到爸爸妈妈,老师和小朋友了,你们愿意去吗?”孩子们的头都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意外飞来的小客人,意外地给了孩子心灵的震感,意外地给了我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机。也让孩子们意外地收获和感动。

幼师教育随笔1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想让每一位孩子长大成材,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时刻以《新纲要》为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年龄特点,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0xx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新世纪合格的幼儿教师。

在《新纲要》中,有很大部分涉及到了教育评价的内容,这使我想起了上海市教研室周老师曾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在一次小班活动中,两名幼儿互相争执,在争吵中矮个的幼儿吃了点亏,顺势便倒在地上大哭起来,但此时在一旁的班主任并没有马上去安慰孩子。事后,周老师向班主任询问了这件事情,班主任的回答很令人意外,她说:“孩子哭是孩子所特有的年龄特征,与其马上去安慰孩子,还不如让孩子哭够了之后再想一想今后如何避免出现此类情况更好,作为老师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

这位老师的回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确实幼儿之间的争吵、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表现,在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便有了观察和分析的机会,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此时的老师只主观的采取制止或安慰的做法,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大大抹煞了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其实,带过小班的老师这样的体会肯定会更多些。如: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的年龄小,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很弱,因此喜欢某一位同伴时常常会咬一口或打一下,此时较多的老师往往会采取训斥的办法,同样也忽略孩子的年龄特征,而这种做法是与《新纲要》所提倡的原则相违背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关心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试想,孩子的小嘴巴还不会说,当然最直接与同伴交往的方式便只有咬一口或打一下了,所以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老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把孩子的年龄特点放在首位,关注发展的特点与倾向,避免用划一的标准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承让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差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想让每一位孩子长大成材,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时刻以《新纲要》为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年龄特点,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师教育随笔11

要使孩子对周围感兴趣,必须从出生后就开始训练他的感觉器官,给他机会多看、多听、多摸、多尝、多闻。

经常带着孩子在屋内、户外观看周围各种东西,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图画、照片、绒毛玩具、台灯、挂灯、钟、花瓶等;或去室外看蓝天、白云、飞鸟、花卉、树草等等。待孩子注视该物后,边看边联系物件形象说该物名字达到视觉听觉的联系,逐渐认识各种东西。还可用绳索牵着彩色带响气球,绳的一端系在孩子脚或手上,当他手舞足蹈时气球忽高忽低,发出声响,吸引孩子注意,转头跟踪气球。可在孩子床边用录音机放儿歌、轻音乐等,音调时高时低,时远时近,训练孩子追寻声源,注意聆听。也可时常与孩子面对面讲话,用不同声调、伴不同表情,让他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雨声、风声、动物叫声、物件碰敲声,纸张扇动声、撕开声等训练孩子的听觉。让婴儿有机会触摸不同质地的'东西,如摸摸硬的玻璃瓶、不锈钢勺子、盆、锅,也握握柔软的毛巾、单衣、毛衣、塑料、橡皮、长毛绒玩具,接触冷水、温水,粗糙的刷子、梳子,也可经常摸触母亲的脸颊、头发、手等,以促进孩子的触觉,发展其别不同质地物件的能力。在孩子添加喂食时,可慢慢给他尝尝不同味道的食物,如甜粥、咸汤、酸橘汁等,也给他机会闻闻不同的花香、饭菜香、果香等。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训练孩子的感官能力,使他对周围事物由形象、感觉上的认识,逐渐了解熟悉外面的世界。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重要工具,通过它们才能与周围事物交流沟通,学习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所以这方面的训练十分重要。

幼师教育随笔12

情景一:晨间接待时间,雯雯跟着妈妈进入教室,跟我问好之后,雯雯准备找小椅子。转了半圈没看见,雯雯说了句:“椅子在哪呢?”我不加思索道:“老师帮你找。”还没走的雯妈说到:“雯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一听顿时醒悟,此时的我似乎和家长的角色互换了。虽然我时时提醒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还是会有下意识替他们包办的时候。这不,此刻的我不正像舍不得放手的妈妈吗?傍晚,家长来接孩子了,有几个孩子一看见家长就马上起身向教室外走,忘记把椅子摆放好,我也习惯性地伸出手准备去搬。突然,晨间的那一幕印入脑海,我缩回了手,请回孩子自己帮椅子摆放好。

情景二:晨间接待时间,晓晓跟着奶奶走进教室,小脸上满是不开心不情愿,我知道奶奶又要催促她去厕所“嗯嗯”了。每天来园,老人家总是要“逼”着宝贝去完成“人生大事”,孩子有时候实在没有“嗯嗯”,也不得不去乖乖地蹲着。我看在眼里,抽空的.时间和晓晓进行了“谈心”活动,话题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请晓晓当小班干部,帮助老师帮助同伴,晓晓兴奋极了,那一天她能干了很多。傍晚,我提醒晓晓,班干部首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第二天,奶奶又送晓晓来了,我微笑地看着她,用鼓励的眼神示意晓晓自己行动,并适时阻止了奶奶去帮忙。看着她拿了纸巾去卫生间,看着她认真学习用纸巾擦干净,我知道孩子的信心在增强,孩子的能力在增强。

从上述两个情景中可以看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真正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并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她们的自我服务意识及动手能力,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雯妈的一句话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相信在以后,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大胆放开手,还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权利!

幼师教育随笔13

新教师入职暑期培训结束了,短短的四天给了我们庞大的信息量的冲击,老师们的话语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慢慢体会。短短四天的培训,让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有统一的上下课时间,一起听讲座的教室,一起吃午饭的同学,课后大家闲聊,一切感觉那么好。暑期的过度放松让刚培训的我有点不能适应,总是觉得困意绵绵,不过每次的讲座都很吸引我,每位老师的人格魅力都让我感动,四天的学习生活很充实。

回顾这四天的学习,每位老师的真诚交流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作为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干好这一职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德的提升。“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对孩子付出无私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丰厚的文化素养,注意与时俱进。教师应以身作则,孩子喜欢关注教师、模仿教师,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个性习惯影响孩子,切实做到为人师表。

师德的底线是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古人尚且悟出,何况我们现代人呢?每个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师应该尊重这一人类的神奇——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尽心尽力,不管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调皮的,漂亮的还是一般的,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有存在的不同意义。教师应该看出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这些差异并且为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成长道路。

魏老师的人生经历让我联想到一部影片,很小的时候看的,不记得名字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里有个苗苗老师,孩子们很喜欢她。于是又上网搜了搜,重新看一遍,好多场景都让我触动。苗苗老师的初衷也不是教师,但是最后她却爱上了这个职业,而且做得很成功。一开始她也有困惑,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无计可施,扯着嗓子喊也没用,于是向老校长请教,原来当一个老师的奥秘是心,待她慢慢去这样做后,才逐渐体会到这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影片中的那群孩子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个小女孩是结巴,有几个男孩儿到处欺负人、捉弄老师,还有个孩子爱撒谎等等,苗苗老师始终用心去关注她们,相信他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幼小的纯洁的敏感的心灵。她真正做到了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并且和孩子们做朋友,她尊重每一个孩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对每一个孩子付出百分之百的爱。

很喜欢影片中老校长说的一句话:“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适合当老师。”这不就是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师德吗?让我们像苗苗老师那样用一颗纯洁之心去爱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教育事业。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做好这个工作,成为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因为我们有很多同样热爱教育事业的前辈们帮助我们、鼓励我们,只要我们努力用心去做,相信孩子的眼睛是公正的,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以爱换爱......

幼师教育随笔14

有的人说:“说话,谁不会?上下嘴唇一张一合的事儿。”没错。但这不表示一个人就会说话。真要到唇抢舌剑、一语千金的程度,那还真不容易。跟人说话绝不是耍耍嘴皮子的小事。一个人说话的水平,是他修养和学识的证明,是他自身价值的金字招牌,也是人们判断他的可靠依据。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特曾说:“在造就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注重人际交往的社会,所以老师和家长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说话艺术,让孩子的谈吐真正成为一种能打动人心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精心选择话题,可以从关怀对方入手,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谈话时要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别人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谈话氛围,使交谈得以继续深入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可以交流的话题,谈话时应尽可能从某一方面去满足对方的需要。关怀和帮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

二、说话或悬念层出,或自然流露

设置话题的悬念,是让你的话语特别吸引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孩子在说话时能制造悬念,那么他的讲话一定能够引人入胜。悬念只有在精心策划以后才能出现。如果不动脑,而想悬念出现,那是不可能的。悬念在讲述过程中,必须能吸引人,叫人相信。另一种吸引人的方法,就是孩子讲的话是自己内心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三、要注意讲话的时机

小玉儿是个既好动又喜欢说话的孩子。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在吃饭时,她一边吃饭,一边唾沫横飞地跟大人说话,并在客人与家人说话时,插嘴打岔。这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如果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这样让别人讨厌,是没有人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的。所以说,说话也要讲究时机,不能想说就说,也不能像“闷葫芦”一样什么话也不说。而大多数孩子大都不能把握好这个尺度,有的由于怯场而不愿意说话,有的由于修养不够而总让和他交谈的人“下不来台”。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准确把握讲话的时机,使孩子在说的时候滔滔不绝,而在听的时候也能专心致志。这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之一。

幼师教育随笔15

现在的教育体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下不能贯通,导致机械式教学模式堂而皇之,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老师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只追求量化而忽略了质的重要性,一个真正好的老师是理性的,

会通过自己的勤作,把一些量化的问题系统的进行质化,特别体现在课外作业上,教育部规定的作业量根据不同年级有一个时间的限制,以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为参照。这实际就反映出一个问题,要求老师的专业水平更高,为之付出更多。对于学生用多出几倍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梳理,精简,以通俗易懂的内容面对学生,最大限度的由量化转为质化,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使的.文化和素质齐取并进。

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上也有很大的攀比性,认为自己的哪门课,作业少了就像是占了下风,吃了亏。不去理性的,逻辑的把所涉及的内容质化,优化。还有一部分老师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就像,走形式搞过场,总是机械的去教一些东西,没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付诸于行动,反而把更多的精力去侧重思考一些关乎自己私人的一些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现行教育模式的牺牲品。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文化的教育实质是把吸取的理论知识经过吸收和消化,使之产生一定逻辑性,增加开创性,增强更高的驾驭性。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只为一部分学生所适应,无论精力和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高与低的落差,差生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了尽心尽力的动力,形成了教育对于学生的不平等。

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是广泛性的面对所有等差的学生的,目标是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好生与差生并重,形成一种平衡,对等的教学模式。